网红主播卖的是糖水还是燕窝,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有说法
11月19日,著名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微博上晒出辛巴直播团队所售“燕窝”产品的检测报告,并表示,“经过检测,@辛选官方微博@辛有志xyz当燕窝忽悠粉丝的风味饮料就是糖水。据检测结果,该产品蔗糖含量4.8%,而成分表里碳水化合物为5%,确认该产品就是糖水。” 众
□胡立彪
直播网红辛巴和徒弟时大漂亮售卖的茗挚品牌“小金碗碗装燕窝冰糖即食燕窝”,遭遇知名打假人王海打假,引起围观。而事件进一步发酵,也再次触发食品和营养学专家对这种“传统食品”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探讨反思。
王海公开的资料显示,被其盯上“打假”的燕窝产品有如下明显问题:燕窝的招牌营养物质为唾液酸,按业内通行标准,真正的燕窝即使最低级别,其唾液酸含量也应不低于10%,但该产品唾液酸含量只有0.0074%,几等于无;该产品营养成分表标示其蛋白质含量为零,这不符合燕窝各等级质量规定中“燕窝中的蛋白质含量约在30%~50%之间”的标准;该产品包装显示其产品类别为“风味饮料”,主要配料表显示有乳酸钙,而根据我国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相关规定,乳酸钙的适用范围并不包括“风味饮料”,也就是说,这款燕窝产品涉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
这些证据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乳酸钙。既然“风味饮料”中不允许使用乳酸钙,那为什么这款燕窝产品在配料表中要标出它呢?事实上,只要看到配料表中还有另外一个叫海藻酸钠的东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懂一些生物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海藻酸钠遇见乳酸钙,就会形成一种类似果冻一样的凝胶物质,其硬度和弹性可以调节。这种胶状物看起来特像煮过的燕窝,而这款产品中有一半的成分是这种胶状物。尽管从医学角度说,海藻酸钠和乳酸钙均不存在毒性,吃一些甚至还能补钙,但拿这种东西当燕窝吃,就非常不划算了。
若建立性价比的评判前提,即使吃真正的高档燕窝是不是划算,也是有争议的。包括知名科普达人云无心在内的诸多食品及营养界人士认为,从满足人体需求角度看,燕窝的蛋白质(唾液酸)并不“优质”,因为燕窝的氨基酸组成并不好,它所能提供的营养为不完全蛋白质,对人体的好处尚不如鸡蛋、牛奶等常见食品。如果吃燕窝是为了补充唾液酸,显然是太贵了,毕竟,纯的唾液酸在市场上也有销售,价钱要便宜九成以上。考虑到一些普通食物中就含有唾液酸,甚至人体能够自我生产唾液酸,在没有获得障碍的情况下,花大价钱买燕窝未必值当。
还有一项研究对燕窝的价值认定不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在其第二份《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报告中明确指出,红肉和加工肉类的过多摄入与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与外源性唾液酸进入人体内引起一系列反应有关。而燕窝中的唾液酸含量较高,依上述报告,人经常食用燕窝产品定会增加外源性唾液酸摄入量,这实际上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
走私燕窝50多万公斤、偷逃税17亿多元!特大燕窝走私案开庭,12人受审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被告人王某等12人走私普通货物案在广东省汕头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汕头市检察院依法派出由两名检察官组成的公诉团队出庭支持公诉。该案12名被告人、17位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近50名群众现场旁听庭审。 案件回顾 2017年4月至2019年4
尽管如此,我国民间依然有许多人将燕窝视为“上佳补品”追捧。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市场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近年来,随着燕窝进口政策不断松绑及电商兴起,燕窝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19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在滋补品中的占比最高达到25%左右,成为近两年在滋补品中销售增速最快的品类。
燕窝市场快速增长,伴随一些乱象。除了经常见到的虚假宣传、夸大功能等问题,假冒伪劣问题也很突出。有媒体曾对市场上销售的6个品牌的燕窝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产品的燕窝添加量均非常少,6款产品平均含量仅为1.4克/瓶,冰糖、水及增稠剂等成分占97%以上。也有研究者收集市场所售27个燕窝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发现其中4件样品中无燕窝DNA成分,依此断定为假货;6件样品中有猪及家禽DNA成分,判定为掺假。这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燕窝产品市场并不规范,需要进一步整治。
当然,说了燕窝这么多不是,并非要全盘否定它,毕竟,燕窝这东西还是可以吃的,也是可以卖的。但不应过分炒作,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它,让它回归本源。而要规范这个市场,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标准法规,把所有经营活动都统辖在合法规范的框架内。
作者:胡立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质量报
本文源自头条号:光明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被质疑的即食燕窝,暴露了直播带货哪些问题?
在很多事件中,直播只是一系列问题最终的显现场所,并非问题的发生场所,也不是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下网红带货、直播带货如火如荼,其爆发式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观看人数、销售数据“注水”,虚假宣传等,恶意刷单、花式踢馆、虚假举报等同业竞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