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事件后首次复播,辛巴能否重新赢回大众信任?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莉 ■见习记者 王琳 实习生 肖静/文 图 视频 夏雨/剪辑 3月27日,在直播带货行业消失了近100天的辛巴宣布复播,并于当天中午12点正式开启“复出”后的首场带货直播。 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曾经沸沸扬扬的“燕窝”事件让大众对于辛巴
1990年,一辆从北京出发的火车专列开往湖南韶山,车上满载的是新中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毛泽东所使用过的各类物品。
这些物品大多“很旧、很破”,里面有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有缝补了50多个补丁的毛巾被,有毛泽东的收支记账本,从这些又破又旧的物品中,可以窥见毛泽东简朴的一生,他的这些物品比不上一个普通的殷实人家,甚至连“乞丐”使用的都比主席的更好。
在众多的遗物中,有几双筷子却份外抢眼,这些筷子长得不好看,参差不齐,还有些已经有了霉点,筷子是中国人吃饭的重要餐具,也是阶级、阶层的巨大差别。
王公贵族使用金银筷、象牙筷,平民使用竹筷、木筷子,筷子的背后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礼法。
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他完全有资格过锦衣玉食的生活,用一双高级的象牙筷,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毛泽东一生清贫,使用的最多的却是竹筷子。
为了吃饭用什么筷子,毛泽东有3次和筷子“较劲”,前2次毛泽东大发雷霆,最后1次,毛泽东却只是悄悄换掉。
在毛泽东看来,筷子就是吃饭的工具,普通的木筷子是吃饭,象牙筷子也是吃饭,但象牙筷子却象征着权力与地位,毛泽东从来没忘记自己是农民出生,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人民的生活还没有得到改善,自己又怎么能先享受呢?

图|毛泽东在看书
因筷子大发雷霆
1949年9月,毛泽东刚进入北京,生活习惯还和以前战争时代差不多,但应酬却多了起来,经常要陪客人吃饭。
有一天,毛泽东准备在家里招待国民党的起义将领,让卫士准备一下。
毛泽东很少请人吃饭,也反对大吃大喝,在延安时,他就在党内立下规矩:不过生日不祝寿,不大操大办,不迎来送往,不送礼回礼。
这次罕见地要在家里请客,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接到通知后,也是十分重视,马上安排卫士布置,并对卫士李家骥说:“你叫厨房多加几个菜、让招待科搞好一点。”
既然是主席请客,自然要有东道主的样子,但毛泽东的餐具都太普通了,几双竹筷子霉变后黑乎乎的,怎么也洗不干净,用它来招待贵客,这些粗碗、竹筷恐怕会被人笑话,于是又吩咐李家骥去招待科借点餐具来。
李家骥连忙反对,表示不要摆阔,要是让主席知道了,肯定又要发火了。但杨尚昆借餐具也是有道理的,李家骥拿不准此事应该怎么办,便向卫士长李银桥汇报。
李银桥听了也很为难,他说:“既然杨主任这么说、我们还是服从吧”。于是李银桥与李家骥一道去招待科借了一套新碗筷,其中筷子是象牙做的。
开饭前,毛泽东还特意到餐厅去检查,毛泽东刚一走进餐厅,李家骥心里就七上八下的,他预感到毛泽东看到筷子很可能要发火。
刚开始,毛泽东看到一切都布置得井然有序,十分高兴,但突然,他的眼光落在了桌上的象牙筷子上,脸色突然就沉了下来,大声说道:“谁让你们摆象牙筷,赶快给我拿下去。”
主席果然发火了,李家骥只好硬着头皮解释说,这是从招待科借来的,想着是招待贵客,但李家骥的话还没有说完,毛泽东更大声地 说道:“我叫你撤你就撤”,说完拂袖而去。

图|毛泽东与工作人员
李家骥感觉自己很委屈,但也只好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换上了黑乎乎的竹筷子。
李家骥觉得自己很冤枉,他是反对借碗筷这事的,于是,他跑去找卫士长李银桥吐苦水,想问问李银桥这事要怎么解决。
李银桥听了也感到大事不妙。他安慰李家骥说:我去跟主席解释清楚,你快去到准备吧,马上要开饭 了。
李银桥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主动做起了检讨,将所有的过失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主席见李银桥主动承认错误,心里的火也消了一半,便用缓和的语气说道:
这件事么、我也有责任、怪我没有交待清楚。不过,我今天再重申一次,今后不管来客是谁、都要讲节约,不能摆阔气,不能大吃大喝。而且,今后无论是待客还是自家吃饭,都一律用竹筷子!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主席向来说一不二,所以工作人员每办一件事时,总要考虑主席的态度,特别是主席已经明确表示的原则问题。
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钟情于黑乎乎、脏兮兮,容易长霉的竹筷子呢,在一次与李银桥的聊天中,毛泽东说出了原因。
- 竹筷子是他从小用到大的,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 象牙筷子那是有钱人用的,毛泽东做的事是为让穷人过上好日子,而今国家困难,百姓穷日子里,自己怎么可以先享受呢?
喜欢竹筷子,这些话不过是毛泽东的托词,更深层的原因毛泽东没有说出来,但从今天“圣人”的视角来看,毛泽东的这个行为背后,却和历史典故有关。

图|毛主席在宴席上
商纣王在位时,有人送了他一双象牙筷子,纣王用了之后,非常喜欢,但纣王的叔父箕子知道后,便劝纣王将象牙筷子收起来,但纣王并没有在意,朝中的大臣也没在意。毕竟高高在上的国君,就应该使用象牙筷这种与身份相匹配的事,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众大臣对箕子的担心非常不理解,便问他为何如此担心,箕子说:“纣王用了象牙筷子,肯定就看不上以前那些土陶的碗筷了,以后肯定要换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
有了这些精致的餐具,原来的那些粗茶淡饭也配不上这样的碗筷了,必须要摆上山珍海味才行。
有了美味佳肴,原来的桌椅也必须要更换更高级的,家具换了,宫殿也应该要更富丽堂皇才行,如此一来,必然要大兴土木了,甚至整个京城都要进行重新规划。
结果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纣王很快就成了一个暴虐无道、酒池肉林的昏君,仅用了5年时间,就断送了江山。
一双筷子本无足轻重 ,但这种小事滋生的骄奢淫逸之风,却导致国家灭亡,熟读中国历史的毛泽东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个故事呢?
作为至高无上的领袖,财富就等同于权力,用象牙筷,自然就是一种地位和权势的显示。
毛泽东一生都代表着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他一直坚信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终生不享受与普通民众不一样的生活,不让自己与普通民众隔离,民众用不起象牙筷,如果他用了,那就是将自己与劳动者脱离了,把自己变得高高在上,而从毛泽东的饮食三宝“辣椒、霉豆腐、马齿苋”就可以看出,毛泽东从没过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
工作人员或许并不能理解毛泽东的深意,但却能读懂毛主席的那颗为国为民的心,自此之后,工作人员便只给毛泽东准备竹筷子。
专列上借竹筷子
50-60年代,毛泽东开始频繁外出,每次出行,工作人员总会为毛泽东准备好他的生活用品,包括床单、被套、毯子、荞麦皮枕头,以及竹筷子。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队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出访苏联,因为苏联人习惯使用刀叉,为了怕主席到苏联后没有筷子,工作人员特意为主席准备了一双筷子,以防万无一失。
在中苏边境换上苏联专列时,访问团才真正感觉到走出了国门,窗外的风景、列车上的装饰、服务员都有了”俄罗斯风格”。
这对于俄语翻译师哲来讲,并没有什么诧异的,但对于毛泽东、陈伯达、李银桥、李家骥等人来说,却变化很大。
特别是在吃饭时,服务员端上一盘盘苏联食物,每人面前都摆上了刀叉,唯独毛主席的桌上还额外摆了一双竹木筷子,访问团的人都惆怅了起来,他们的手能拿枪,能拿笔,唯独对这小小的刀叉感到为难。
毛主席也看出了大家的窘状,他右手拿起筷子,左手抓起一把叉子,很认真地问大家:“你们说说看,这两样东西哪种好?”
坐在毛泽东旁边的翻译师哲表示两样都好,但还是习惯用筷子。
毛泽东又转过头去问一旁的陈伯达:你说哪种好啊,陈夫子?
此时,陈伯达正拿着刀叉艰难的地切割着一块肉,而且口中正在嚼着一大块肉,他抬起头说道:“筷子好”。

图|毛泽东就餐
互联网真没有记忆?“燕窝事件”后,辛巴高调复出,人气不降反增
“特殊情况”期间,催生了直播带货行业,也让一些带货主播成为媒体和网友的焦点,其中最出色的一个,莫过于捐款数亿的辛巴了。 可站得有过高,摔下来的时候就有多狼狈,此后出现的“燕窝事件”,使得辛巴的人气一落千丈,作为直播带货行业的头部主播,竟公然
这时毛泽东拿起一块餐巾,擦了擦嘴说道:“我也认为筷子好,而且用筷子还有三大好处。”
说完,毛泽东就一一数起筷子的好处来:
第一:筷子经济。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不愿意买,还可以用一根树枝或竹子修一下就是一双筷子。筷子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精神。
第二,筷子大众化。中国老百姓吃饭都用筷子,而且连日本人也用筷子。
第三,轻便好带,不怕丢失,不怕被盗。有这么多的益处,你们说是不是筷子好?”
说完筷子的好处,毛泽东又说起了刀叉来:
这刀叉虽然也是好东西,但我们要有取舍的用它,刀叉毕竟是外国人的东西,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不能过分迷信,更不能过分崇拜,还是要坚持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
在场的人听完后都称赞不已,纷纷向卫士要筷子,这也让卫士们很为难,出门时就只给主席准备了一双筷子,哪里还有多的呢,要用筷子,恐怕只能向苏联老大哥伸手了。
除了去苏联访问毛泽东自带筷子以外,在国内巡视时,毛泽东仍是自带筷子,但有时,毛泽东走得太急,工作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也会出现落东西的情况。
1956年5月3日,毛泽东、彭真、罗瑞卿、杨尚昆等一行人,南下广州,当时由于走得太匆忙,负责打点行李的封耀松没时间提前作准备,只得背着平时早就准备好的行李跟着上路。
等上了专列,毛泽东要用餐时,才发现自己忘记给主席带筷子了,封耀松顿时觉得大事不妙了,但事已至此,封耀松只得跑去专列招待部门借筷子,但专列上并没有竹筷子,也没有木筷子,封耀松只借来了一双象牙筷子。
封耀松感到事情不妙了,主席的脾气他是清楚的,但眼见开饭时间到了,封耀松只得怀着不安的心情,将这双象牙筷子递了上去,毛泽东一看象牙筷子,顿时沉下脸来,大发脾气,其他人见了,都极力劝主席,先将就这双象牙筷子用餐吧。
但毛泽东却像小孩子赌气一样,直接“罢餐”,坚决不用象牙筷子,封耀松没办法,只好对主席说,要不,我去服务员那里再借一借吧。
主席听了半天后说:你去吧。
于是,封耀松又跑到服务员值班室去借筷子,但列车的服务员们都使用的是勺子吃饭,很少有用筷子的时候,但毕竟是主席要用筷子,服务员们自然想尽办法也要满足主席的这一要求。
服务员们几乎翻遍了整个列车,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一双早已弃之不用,而且是一长一短、粗糙不堪的竹筷。
服务员问封耀松,这筷子都发霉了,而且这样丑,给主席用,合适吗?
封耀松无奈地说道,先试试吧。然后拿着筷子,转身便跑去,令他没想到,毛主席见到这双霉筷子反而很高兴,连声说:“好,好,我就习惯用竹筷子!”

图|毛泽东与工作人员
1958年3月,毛主席视察成都耀华餐厅,晚饭时,耀华餐厅为毛主席准备了一双象牙筷子,毛主席见是象牙筷子,便吩咐工作人员换成了木筷子,对于耀华餐厅来讲,尽一切招待好主席,是他们的光荣,对毛泽东来讲这双筷子里也有着群众对他的敬仰,所以这一次主席没有发火。
这是毛泽东三次在公开场合拒绝使用象牙筷子,有了这三次案例后,毛泽东只使用普通筷子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湖南家乡在知道主席这一生活习惯后,想着竹筷子容易生霉,滋生细菌,对主席的身体不好,便想着为主席做一些耐用又经济的筷子。
当时在湖南有一种黄羊木,木质非常细腻,做出来的东西摸着非常舒服,当地人经常用来做筷子或者梳子,于是,便用这种木材特意为主席定做了一批筷子、
因为是家乡父老送的筷子,而且也不是什么高级贵重物品,毛主席便也没有推迟,此后,毛泽东便一直使用这种木筷吃饭,而这种筷子,也是毛泽东所使用过的筷子中最为高级的一种。
工作人员瞒着喂主席燕窝
1964年,印度尼西亚掀起了迫害我侨胞的浪潮,我国政府义不容辞地出面保护了这些海外同胞。
当时,有侨胞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特意给毛泽东送来了31.5公斤高级燕窝,燕窝有多珍贵人所共知,即使是现在500克燕窝也是上万元的价格,在当时500克已经相当于毛泽东一个月的工资了。
毛泽东向来不接受别的人礼品,基本上都是交公的,这批燕窝 毛泽东也直接让人送到了人民大会堂去招待外宾。
1975年,毛泽东的病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虚弱到让他拿筷子都困难,更别说像以前那样吃”霉豆腐、辣椒、马齿苋“了,每天只能靠着鼻饲管摄取流质食物来保证身体所需能量,工作人员也想尽办法给毛泽东增加营养。
这时,就有人提出给毛泽东弄点补品吃,生活管理员吴连登想起了64年印尼华侨送来的燕窝,于是,打电话给大会堂管理局局长刘建,询问燕窝的情况。
刘建说:“燕窝,可能没有了,要先去查一查。”
刘建和保管室的人一查,拿秤称了称,发现燕窝一共就剩下7两,而且都已经是碎了的边角料了。
工作人员知道,以毛泽东的习惯,如果征求他的意见,他是决不会同意将加入燕窝的,于是,工作人员就悄悄地将燕窝加入到毛主席的流质食物中。

图|毛泽东与吴连登
毛泽东虽没有发现燕窝的秘密,但到最后,这7两燕窝都没有吃完,也许人们很难相信,一个国家主席,一生正经吃过的补品竟然是塑料袋装的葡萄糖粉和饼干盒装的葡萄糖块,而且还是在保健医生的强烈要求下,毛泽东才在晚年在红茶里加入葡萄糖,以及在饼干盒里装上一些廉价的葡萄糖块。
工作累了时,他会拿起一块葡萄糖,来补充营养。
毛泽东的生活有多简朴,吴连登说:
一双毛竹筷,一张被双脚踩得砰砰响的简陋餐桌,几盘辣椒霉豆腐,主席一生似乎都借此维持着自己独特的‘营养平衡。
毛泽东从来不是一个吃货,也不具备成为美食家的潜质,对于吃,毛泽东却有更高的认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
或许,今天的我们很难理解,毛泽东当年在一双筷子上的固执,但这就是毛泽东身上最宝贵的品质,终身保持着一个农民的习惯。
和一双筷子上毛泽东尚且如此“较劲”,在与士兵同甘共苦上,毛泽东更是身体力行,他一直致力于缩小阶级差距。
中国自古当官的不与普通士兵同桌,而毛泽东却不同,自从秋收起义转战井冈山之后,毛泽东便一改过去部队里的旧制度,要求取消小灶,上到师长、下到马夫、伙夫都实行一锅吃饭。
在国民党层层围剿里,红军缺衣少粮,连基本的伙食都得不到保障,那时吃得最多的是红米饭、南瓜汤、野菜,当时的生活有多苦,可以从一首歌谣中看出:“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图|毛泽东率部向井冈山进军
最困难的时候,只能在稀粥里掺杂野菜,有一次,炊事员见毛泽东日夜操劳,即要行军,又要指挥,人也日渐消瘦,心疼不已,于是专门为毛泽东做了一碗白米饭。
吃饭时,毛泽东见自己桌上放的是白米饭,去问炊事员今天大家吃什么呢?
炊事员还没来得及回答,毛泽东就已经看到了那一大桶野菜粥,他什么也没有说,直接将白米饭倒到粥桶里,用饭勺搅了搅,然后盛起一碗野菜粥,走到战士们中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或许,在毛主席的心里,那些破旧的衣服、家乡小菜、发霉的竹筷子,正是他用来时刻提醒自己:人民还没有完全脱离苦难,自己的责任还未完成。
本文源自头条号:雨霁视角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正式监管带货直播:杜绝“假燕窝”类似事件
从去年开始,直播带货异常的火热,据传老罗直播带货还了一亿的负债,足以证明直播带货领域的火热。但经过2020一年的火热,其中也不乏很多问题。 而在本月15日,也就是315当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直播带货”正式被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