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精致生活,从一碗甄爱款低糖低卡燕窝开始
2021初春已至,有的人忙忙碌碌,顾不上身体,有的人大吃大喝,放弃身材管理。但还有这么一群人,一边兼顾事业,一边越来越美,她们的春天好像从未缺席。 在这群女神的世界里,护肤美甲、健身控糖都是常规操作,职业女神的精致以品质为追求,基础的精致已经满
前言
2018年12月26日,在“永远怀念——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的大型活动现场,曾担任12年毛主席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也来到了活动现场。
提起毛主席,吴连登难过地说:“每年的这个日子,从纪念堂回来,我的心情都久久难以平复,我对主席比对我父母的感情还深,我父母去世的时候,我都没有回去,就是怕主席知道了,分散他的精力......”

图|纪念毛主席125周年诞辰大型活动
吴连登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1941年,吴连登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户贫苦家庭之中,其父长年为地主做长工,17岁时,小学都没毕业的他便在盐城农机厂当起了杂工,没过多久后,他就来到了盐城地委招待所,当服务员。
据吴连登回忆:“即便是打扫卫生、端茶送水,我也总比别人要快,我一趟可以拿10个热水瓶,一个手提4个,两个胳膊再各夹一个,招待所离打水的地方有500米,我每天5点就会起床,一直来回跑,一个人负责一整栋楼。”
而正是因为吴连登的勤劳和负责,也让他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走向。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建成后,便开始在全国各地挑选服务员。
其中就包括吴连登所在的盐城,而盐城当时的名额只有1个,为此县领导也十分下功夫,毕竟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工作也不是小事,自然要从中选取“精英”中的“精英”,而县领导在经过几番筛选后,就将目光放在了吴连登的身上,并对吴连登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
突然有一天,吴连登工作的招待所的领导人将他叫到了办公室:“小吴,你被县领导选中去北京当服务员了。”
年仅18岁的吴连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问下去,而是木讷地点了点头,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北京在哪里,有多远,很快,吴连登就在什么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来到了北京,成为了人民大会堂餐厅的一个服务员。

图|吴连登
吴连登在来到北京后,还没好好领略一下首都的大好风光,就直接开始了严格的训练,训练的要求是在一个托盘里要装着菜盘、汤盆和各种酒,端着跑,若是掉下来的话,便不能进餐厅进行服务。
就在如此严格的训练之下,吴连登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了解到了每一位首长的生活习惯,能很快就了解他们的需求。
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当服务员也不是吴连登最后的人生走向,来到这里没多久后,吴连登又再次凭借自己的实力被中南海服务科科长选中。
1961年5月,中南海服务科科长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准备从上千名优秀的服务员中,选出两名进中南海,要知道在这上千名服务员中的人都是十分优秀的,不然也不可能留在人民大会堂餐厅当服务员。
在这种情况下,中南海服务科科长带着人在人民大会堂餐厅进行明察暗访,在经过一番选拔后,吴连登再次成为被选中的其中一人。
就这样,吴连登又一次“稀里糊涂”地走进了中南海,在他去中南海的那一天,是一辆平板三轮车来人民大会堂接的他们,这时的吴连登刚刚20岁,这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之路。
刚进入中南海的吴连登很快就迎来了第一项任务:要十分熟悉中南海的地理情况、每位首长及其夫人和孩子的状况等等,而且这些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记录下来,并背熟。
吴连登完成任务的速度极快,没两天他就被派到颐年堂给毛主席上茶,他在得知能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心情既激动又有些紧张。
吴连登知道毛主席在开会的时候,常常第一个就会到,主要就是为了能和每一个来的人都有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那一天,在毛主席来到颐年堂后,吴连登便去给毛主席倒茶,可原本业务十分熟络的他,不知为何手好似不听使唤似的,止不住地发抖,当他端着茶走到毛主席面前的时候,茶也被洒得差不多了。

图|毛主席和吴连登
吴连登看着眼前的茶,心里更加紧张了,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在意茶水多少,而是问吴连登的情况。
“你是新来的吧,叫什么名字呀?”
吴连登看着毛主席,红着脸说:“主席,我叫吴连登。”
“吴—连—登,这名字是谁起的呀?”
“一个和尚。”
毛主席听了后,笑了笑说:“这名字一听就不是父母起的,是个好名字呀!你是哪里人呢?”
“我是江苏盐城人。”
“噢,咸城来的呀!”
“主席,不对,是盐城。”吴连登有些手忙脚乱地解释道,好似生怕主席把他记成别人似的。
“唉,那不还是咸城嘛?”毛主席不知是不是被眼前的年轻小伙的样子逗着了,大笑了两声说道。
此后3年的时间里,吴连登常常为毛主席服务,他也没有了紧张,只不过这中间主席并没有再和他说过话。
直到1964年国庆节的时候,吴连登当时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服务,突然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告知他主席找他有事。
吴连登心里又泛起了紧张,毕竟来到毛主席身边已经3年了,除了第一次说话外,毛主席与他并无半点交集,如今毛主席突然找他,他也不知道主席究竟所谓何事,但他也来不及多想,交代了手中的活计,就来到了毛主席身边。
见到毛主席后,毛主席让吴连登坐到自己旁边的沙发上,说:“你是那个咸城人,我可记得你哟!”

图|毛主席和吴连登合影
吴连登听着毛主席说记得自己,心里很是开心,于是又做了一次自我介绍。
当吴连登说完后,毛主席说:“小吴啊,我想同你商量点事,我想请你到我家去工作,如今我身边有许多事情,家里也有许多事情,都没有人做,我想请你,你能不能给我帮帮忙呢?”
吴连登听着毛主席客气的话语,心里十分感动,他激动得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就这样,吴连登在来到北京5年后,就来到了毛主席身边工作了,自此,他为毛主席管了12年家。
吴连登:给主席管家,好管也不好管
吴连登在来到毛主席的家中后,起初他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收拾杂物、打扫卫生、整理仓库、打水送饭。
而在吴连登看来,在这些要做的事情中,最让他难受的是就是仓库,不是说仓库有多么难打扫,而是一进到仓库,他就能想起毛主席为了身边人,为了人民,始终苦着自己的事情。
据吴连登回忆,毛主席家的仓库大约只有十五六平方米,房子十分破旧,一直都没有维修过,而在仓库中则有6个木质的旧柜子,其中毛主席有3个,江青有2个,剩下的1个小的则是放着毛岸英的东西。

图|毛主席
在毛主席的3个旧柜子中没有豪华服装、没有金银首饰,也没有一件礼品,里面放着的只有从延安带来的棉袄,缝补后已经破旧的不能再穿的衣服,还有一些毛巾、袜子、裤子和衬衣,而在这些衣物中基本上没有一件上面是没有补丁的。
要说在毛主席的柜子中最好的东西,那就当属在50年代初,毛主席为出访苏联专门做的大衣、深色中山服、礼帽和皮鞋,可这些物件在毛主席从苏联回来后,就再也没有穿过了,也成为了仓库中最珍贵的“摆设”。
毛主席一直奉行着“能省就省”的原则,为此,在他身边工作许久的工作人员都知道,毛主席用过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扔掉的,即便是破烂不堪的衣服也要留着,后来他们在给毛主席缝补毛巾被、内衣的时候,也都是用的这些旧衣服。
毛主席除了在穿衣服上省以外,他对于自己住的地方也十分不讲究,那时丰泽园的院子已经年久失修已久,墙皮脱落得十分厉害,一次,工作人员在没有问毛主席的情况下,就自己把墙皮给补了起来。
可当毛主席得知此事之后,并没有高兴,反而是大发雷霆,怒斥道:“花钱的地方那么多,怎么能花在这个上面?”
燕窝的吃法,很赞喔
分享一个省钱也很方便的吃法,一碗装成了5瓶,多出一点点,我吃掉了,每天一瓶,剩下放冰箱,吃燕窝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哦,那可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细微.燕窝

图|毛主席抽烟
毛主席十分喜欢抽烟,火柴用得很多,吴连登在跟随毛主席的12年时间里,从未见过毛主席用打火机,而且他发现毛主席在划火柴的时候,也十分绅士、礼貌,毛主席从不会冲着别人划火柴。
就连火柴盒里没有火柴后,毛主席都不允许将火柴扔掉,一次,吴连登将毛主席用完的火柴盒扔掉后,毛主席看着新的火柴盒问他:“旧的哪里去了?那盒子还是好的嘛!”
自此,毛主席的火柴用完后,吴连登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只会去买一些散装的火柴,装到旧的火柴盒里。
若是说毛主席有什么讲究的地方,那就是茶和烟了,而毛主席喝茶其实也没有过多的讲究,一直喝的都是龙井,可在抽烟这件事也没少让吴连登发愁。
毛主席在革命年代时抽过旱烟,也抽过从国民党那里缴获的纸烟和一些杂牌烟,在全国解放后,他又抽过中华、熊猫,对于烟来说,毛主席好似没有过分钟情于哪一个牌子。
直到1969年时,毛主席突然对雪茄产生了兴趣,而这是因为一次毛主席召集领导们在游泳池开会,当时在毛主席旁边坐着的是李先念,李先念当时抽了一根雪茄,毛主席看着李先念抽雪茄,时不时便会看上两眼,李先念也发觉毛主席常常看向他,便递给了毛主席一支雪茄。
毛主席接过雪茄后,笑着说:“先念啊,你抽这么好的烟,都不告诉我。”

图|毛主席
自此,吴连登便开始四处打听李先念抽着的雪茄是哪个牌子的烟,想要为毛主席买一些回来,经过一番打听后,他才知道原来这雪茄并不是什么外国进口货,而是一位成都老师傅自己卷的雪茄。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吴连登又将老师傅请到了北京,专门负责给毛主席卷烟,可当时的这个雪茄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抽的多了容易咳嗽,为此,吴连登又要求老师傅在烟草里面加一些止咳的中草药。
再加上当时毛主席年纪大了,又烟不离手,怕毛主席忘记将烟熄灭他,他们又在烟里面加了一个特殊工艺,那就是烟在30秒内没有再抽的话,就会自动熄灭。
1968年,吴连登正式成为了毛主席家的管理员,毛主席的生活和家中大小事情都属于他管辖的范畴,在这其中,吴连登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要分配毛主席的工资和日常支出。
也许,有人会觉得毛主席作为一国之主席,生活还会拮据吗?
这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毛主席的生活也过得十分拮据,虽说毛主席一开始领取的是国家一级工资610元,可在自然灾害出现后,毛主席就率先将自己的工资从一级降为了三级,成了404.80元,而这个工资到毛主席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再变过。
当时在毛主席家中的固定开销是:党费10元,房租费用是84元/月,李敏和李讷的学费30元/人,冬天取暖费30多元,除此之外,江青还有一个姐姐住在中南海,毛主席每月支付她生活费30元,这些固定花销大约就在200元左右。

图|毛主席
吃饭也是一大笔的开销,据吴连登回忆,毛主席一家吃饭每月大约要花费100元左右,哪怕是从中南海供应科拿回来一棵菜,毛主席也要付钱。还有毛主席常常会邀请一些民主党派的朋友吃饭,这其中的费用也都是毛主席自掏腰包。
另外还有一个毛主席开支的地方,那就是抽烟和喝茶的费用,每个月将近150元,当毛主席在外面开会的时候,吴连登常常会自己带着茶叶去,有时没带茶的话,毛主席就会就近喝茶,然后让吴连登再付2角钱。
而这些在吴连登看来都算是计划内的开支,毛主席除了这些计划内的开支外,还有一部分钱要用来资助湖南的亲友,毛主席绝大部分亲友在来到北京后,毛主席会负担他们的各种费用,走的时候还会给他们一些生活费。
这些钱加在一起仅靠毛主席的工资是完全不够支撑的,每当钱不够用的时候,吴连登只能拿着账本去找毛主席。
毛主席每每看到吴连登拿着账本来的时候,也都会问:“钱又不够用了?”
吴连登听着毛主席的话,只能无力地点点头,紧接着,吴连登要自己打报告,后面附上账单,毛主席看过签字后,他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去领取毛主席的稿费。
当然,这种情况也并不是每个月都是如此的,为此,吴连登也常常会说:“给主席管家,好管也不好管。”

图|中南海新华门
别看毛主席的稿费不少,可他始终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直到毛主席去世时,他也没有给儿女留下一元钱、一亩地、一间房子,临终时,毛主席全家的生活费仅剩几百元,还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毛主席的一生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这5个字,在中南海的新华门的影壁上也镌刻着“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而这5个字是谁提出的,又是何时被刻上去的,很少有人知道,可吴连登就是其中一个知道的人。
据吴连登回忆:1961年的一天毛主席和汪东兴乘坐防弹车经过新华门时,毛主席对汪东兴说:“门口的影壁是不是考虑给它用起来?”汪东兴看着直接说:“好,就写您说的‘为人民服务’,另外还可以写上‘艰苦朴素’。”
不久后,在中南海的新华门和东门的影壁上就写上了毛泽东体的“为人民服务”和“艰苦朴素”,时至今日已60年了。
72斤燕窝毛主席要求全部送走
吴连登在给毛主席当管家的时候,还曾给毛主席管理外宾来访赠送的礼品,而面对这些很珍贵的礼品,毛主席从来没有将哪一个占为己有,他曾对吴连登说:“这些礼品不是送给我的,是送给中国人民的,如果你坐在我的这个位置上,人家也一样会送给你。”
在外宾送来的礼品中,吴连登曾替毛主席收过10块金表,而毛主席面对这些手表也无一例外的要求吴连登送到中南海礼品库进行登记、备案,并交代若是礼品用得到,一定要打欠条。
吴连登还曾将礼品摆在藤椅上,逐个给毛主席进行汇报,在这其中有一些吃的,毛主席就会让吴连登将这些东西拿到食堂去卖,然后再把卖来的钱还给送礼的人,一些数量少的就会送给司机班,或是其他人,但是没有一次是送给毛主席的孩子的。

图|毛主席的礼品登记单
即便是李敏、李讷对这些礼品十分好奇,也只是拿起来看看,在毛主席的教育之下,李敏和李讷也从未提过要将哪个物品占为己有。
1945年时,毛主席去重庆谈判的时候,并没有手表,当下飞机的时候,郭沫若发现了毛主席并没有手表,为了让毛主席掌握好谈判的时间,他就把自己手腕上的手表摘了下来,戴在主席的手上,而这块儿表一直被毛主席珍藏着,在毛主席的遗物中,这块手表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1969年的时候,郭沫若送给毛主席的表已经不走了,毛主席便将手表摘下交给吴连登说:“你把我这块表拿去修一修。”
吴连登为了让毛主席掌握时间,便去礼品库借了一块瑞士金表给毛主席暂用,毛主席看到表后,又一次嘱咐道:“借东西你要打个借条呀,等我的那块表修好了,你就把这块表还回去。”毛主席戴那块金表两个月之后,便还了回去。
那时,每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都会给毛主席送来几十箱甚至上百箱的水果,其中包括苹果、梨和西瓜,一些大的西瓜可以达到五、六十斤,因无法退还,毛主席便让秘书开了一个名单,将这些水果都分送给了中央的各位领导人。
在1964年,印度尼西亚曾掀起了迫害我国侨胞的浪潮,对此,中国政府直接出面保护,海外侨胞们为了表达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斥巨资给毛主席送来了重达72斤的燕窝,而这些燕窝不同于普通的燕窝,算得上是燕窝之中的极品,在当时1斤就需要花费四五百元,可想这些燕窝的营养价值之高。

图|毛主席
可毛主席面对燕窝不为所动,而是嘱咐吴连登说:“你把它们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去招待外宾。”
吴连登试探地说:“主席,是不是给家里留点?”
毛主席直接摆了摆手说:“一点也不留,全送走。”就这样,这些燕窝就被原封不动地送到了人民大会堂。
可在1975年时,吴连登却没有“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从人民大会堂拿回了7两燕窝,这是为何呢?
原来是因为那时毛主席身体非常不好,也不愿意打针、吃药,吴连登十分心疼,他就主动向张耀祠提出要给毛主席增加一些营养,最好能弄一些燕窝炖汤吃。
为此,张耀祠赶忙找到了人民大会堂党委书记刘剑,得知72斤燕窝仅剩7两,在经过汪东兴批准后,吴连登打了欠条才将剩下的7两燕窝取回中南海。
每次在喂毛主席喝汤的时候,吴连登都会在汤中适当地加一些燕窝,直到毛主席去世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喝的汤里曾加进去过7两的燕窝。

图|毛主席
在毛主席去世后,毛主席纪念堂开放后,每到清明节、毛主席忌日、毛主席诞辰的时候,吴连登都会去纪念堂看望毛主席,他曾说:“我家里有许多毛主席的著作,他的塑像,过年过节时,我都会在他的塑像前点一支烟,做一碗红烧肉,或者是煮一碗长寿面,陪陪他老人家.......”
本文源自头条号:历史详说官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买燕窝来补补身体,又听说买燕窝是交智商税,到底值不值得买?
今天,有同事来问款款燕窝值不值得买的问题, 款款先不回答,给你分析分析,你就自个拿主意。 [比心]1,不是所有燕子的窝都能够食用,只有几种特殊的金丝燕分泌唾液筑成的窝,才是能被食用的燕窝。 虽然金丝燕和常见的家燕外形看起来比较相似,但在生物学上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