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市场规模300亿元:营养不如鸡蛋,超两成企业经营异常
近日,知名网络主播辛巴发长文回应了“糖水燕窝”事件,并作出“退一赔三”的承诺,但公众对于燕窝的质疑仍未平息。 随着燕窝进口政策的松绑和电商兴起,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燕窝消费国,其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燕窝市场专业委员会11月
上一篇文章聊了下明朝皇帝的御膳,由于篇幅有限并没有将每一位皇帝的饮食爱好都介绍到,今天呢便和大家说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饮食爱好。

崇祯皇帝一生节俭,甚至连龙袍有了破损都不舍得换新的,而是拿回后宫让皇后打个补丁,但就是这样节俭的有些过分的皇帝,却十分喜欢吃燕窝羹,紫禁城是尚膳监经常要为其预备好燕窝羹,还要提前经过多位主人人员的品尝,将味道拿捏的恰到好处再进献给皇帝。
要知道燕窝可是和鱼翅并列的高档食材,其身价可不低,那么生活节俭的崇祯,却为何会纵容自己有这样奢侈的爱好呢?解释这个问题,还要从燕窝进入中国的历史说起。

众所周知,燕窝主要产自东南亚,是金丝雀筑巢后留下的巢穴,经过采集、干制后成为人们熟悉的燕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是不产燕窝的,这也是古代的食谱和医术中看不到“燕窝”二字的原因。
而且单就营养价值而言,燕窝并没有什么特殊性,说到这里,估计会有朋友拿宣传资料中提到的,《本草纲目》关于燕窝的记载来说事,这其实是商家宣传中玩的文字游戏,因为就连写就《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不晓得燕窝有啥功效,这点稍后会解释,我们先继续了解燕窝传入中国的历史。

明朝永乐年间,伴随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燕窝作为印度尼西亚地区的特产,连带着食用方法被带回了明朝。自此以后,燕窝便作为这些东南亚国家的特产,每年出口一定量到中国。
但这个时候的燕窝并没有太高的地位,因为这东西本来就是印尼土著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开发”出来的另类食材,所以对于明朝人来说,燕窝与现如今的海带紫菜差不多,都是沿海地区的一种特产而已,价格自然也比较亲民。根据万历年间的关税记载:
燕窝之税银,上等货一百斤税银为一两,中等货七钱,下等货两钱。

要知道交易阶段的燕窝已经是干货了,一百斤看着不重,但货量却很大,朝廷只收不到一两的税银,其价格便可想而知了。明白了这样的背景,我们便会理解为何崇尚节俭的崇祯皇帝会喜欢吃燕窝?
原因就是此时的燕窝价格并不贵,甚至还很亲民。
改变燕窝命运的是一股势力的出现——荷兰人。大航海以后,欧洲人开始用坚船利炮争夺殖民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便趁机占领了印度尼西亚(1596年),随后于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其主要贸易对象便是中国。
广州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辛巴带货假燕窝”
12月8日消息,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辛巴假燕窝事件被媒体曝光后,目前已对该公司立案调查。 据介绍,这次调查的重点产品是相关公司售卖的燕窝,其售卖的其它产品也在调查范围之内,因为涉及询问当事人、检测售卖商品等,目前正在处

当时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都是市面上的抢手货,东印度公司只需要收购这些货物转手卖给欧美国家,便可以赚取巨额差价。但当时的中国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老百姓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这便意味着东印度公司很难将其他商品卖给中国人。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在东印度公司雄厚财力的支持下,关于燕窝的商业宣传就此展开。

为何要选燕窝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燕窝作为东南亚国家的特产,货源便于垄断,垄断意味着暴利。
其次、燕窝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依旧很神秘,这就为后来的过度宣传打下了基础。
由此来看,荷兰人的确要比后来的英国人有经验,因为鸦片的技术门槛很低,虽然之前中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小,但却不影响后来居上,英国人想通过鸦片抵消贸易逆差的目的也就破产了。但燕窝也有自身局限,那就是产量受限。

言归正传,在几番成功的商业宣传后,明朝不大受待见的燕窝开始走起了高端路线,“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甚至一度可以比肩黄金。
为了给燕窝披上养生圣品的外衣,商人们不惜花重金让知名学者为燕窝背书,所以从清朝开始,一些如《本草纲目拾遗》(成书1765年)这样的医学著作中便开始出现关于燕窝的记载和描述,大都将其描述为养生圣品。
原来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1578年)与这本《本草纲目拾遗》完全就是两本书,出版发行的时间差了近200年。但对于清朝时候的老百姓来说,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商家在宣传时会故意避重就轻,只说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二字就被主观忽略掉了,让读到的人下意识地还以为是李时珍亲自写的这段描述。
不得不说,燕窝的华丽转身是一件十分成功的商业宣传案例,以至于很多套路,时至今日依旧在用。
2020.12.08(午夜)

本文源自头条号:吃货历史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辛巴燕窝事件早有端倪,郑爽曾提醒燕窝有问题,被忽视后现场发飙
近期关于辛巴燕窝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大家关注,这件事暴露了直播带货行业的问题,作为某手平台的大主播,辛巴被曝出此事后,关于他的口碑和整体评价下降好多,团队整体都处于停播状态,这件事也算给直播行业的一次警示,尤其对消费者来说质量问题要重视。 其实